草果

草果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草果
拼音拼读
cǎo guǒ
药材别名
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英文名称
Amomum tsao-ko
功效分类
化湿药
药用部分
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丛生,高2~3米。根茎横走,茎圆柱形,粗壮,直立或稍倾斜,叶2列,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叶两面均光滑无毛,叶鞘开放,抱茎,淡绿色,被疏柔毛,叶舌先端圆形,锈褐色,被疏柔毛,叶柄短或几无柄。穗状花序,每花序有5~30朵花,苞片长圆形至卵形,先端钝,浅橙色,萼筒状,顶部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与萼管等长或稍短,裂片3,相等,唇瓣矩圆状倒卵形,中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皱,退化雄蕊4枚,外轮2枚带花瓣状,内轮2枚联合成唇瓣;发育雄蕊1枚,花药直立,药隔附属体延长。蒴果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具宿存的花柱残基,呈矩圆柱状突起。种子圆锥状多面体,红棕色,被灰白色膜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期6~9月。
产地分布
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谷两旁疏林中,现有栽培。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为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毫米;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
功效作用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属化湿药。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内服煎汤。用治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药理研究
抗肾上腺素对回肠活动的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具有镇咳、祛痰与抗菌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α-蒎烯和β-蒎烯、1,8-桉油素、p-聚伞花素、反-S-烯醛、α-松油醇、橙花醛-a,橙花醛-b、牻牛儿醛、牻牛儿醇、香叶醇、苹果酮、橙花叔醇、壬醛、癸醛、芳樟醇、樟脑等。尚含淀粉和油脂。
使用禁忌
阴虚血少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脾胃虚寒,反胃呕吐:草果4.5克,熟附子、生姜各6克,枣肉12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胃肠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甘草、地榆(炒)、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传信适用方》草果饮)
③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痢:草果120克,乌梅肉90克,甘草75克。每服15克,水一碗,生姜十片,煎至八分。浸以热水,温冷任意。(《妇人良方》缩脾饮)
④治伤暑口渴,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草果90克,附子、陈皮各30克,甘草15克。每服30克,水煎,入姜冷服。(《赤水玄珠》冷香饮子)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