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桑寄生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桑寄生
拼音拼读
sāng jì shēng
药材别名
广寄生、桑上寄生、寄生、寓木、寄生草、寄生树
英文名称
parasitic loranthus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
动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枝无毛,具凸起皮孔;嫩枝、叶密生锈色或褐色星状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聚伞花序1~3朵;总花梗连同花柄、花萼和花冠均生有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花冠狭筒状,紫红色,4裂;雄蕊4枚,生于花冠裂片基部;花柱4棱,柱头头状。果梨形,红黄色,有毛,基部渐狭成柄状。
产地分布
寄生于多种树上。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呈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涩。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平。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药理研究
有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作用,还有利尿、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桑寄生水浸出液、乙醇一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注射液对正常和颤动的豚鼠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此外,还具利尿和抗病毒作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广寄生苷、槲皮素及槲皮苷;叶中含金丝桃苷。另含萹蓄苷、右旋儿茶酚、槲皮素、槲皮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60克,防风、川芎各7.5克,炙甘草9克。为末,每服6克,水一盏,煎八分,和渣服。(《杨氏护命方》)
②治下血不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每服3g,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
③治产后乳汁不下:桑寄生90克,细锉碎,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普济方》寄生汤)
④治滑胎:菟丝子(炒熟)120克,桑寄生60克,川断60克,真阿胶60克。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0.3克重。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