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

青皮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青皮
拼音拼读
qīng pí
药材别名
青橘皮、青柑皮
英文名称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动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枝柔弱,有刺或无刺。单身复叶互生;叶柄长0.5~1.5毫米,有不明显的叶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钝锯齿,有半透明油腺点。花单生或数朵生于枝端或叶腋,有花梗;花萼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长椭圆形,长1~1.5厘米,白色或带淡红色,向外反卷;雄蕊15~25枚,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与柱头等长或略长;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厘米,红色、朱红色、黄色或橙黄色;果皮薄而松宽易剥,瓤囊7~12瓣,容易分离。种子卵圆形,一端尖,白色,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胚深绿色,子叶淡绿色。花期3~4月,果熟期10~12月。
产地分布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在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收加工
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药材性状
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厘米,厚0.1~0.2厘米。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2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0.2厘米,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胆经、胃经。
功效作用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0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用治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药理研究
调整胃肠功能;祛痰平喘;利胆;保肝;抗休克;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自律性均有正性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橙皮苷、左旋辛弗林乙酸盐、天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等。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含挥发油3.541%,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使用禁忌
气虚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肝气不和,胁肋刺痛如击如裂者:青皮240克(酒炒),白芥子、苏子各120克,龙胆草、当归尾各90克。共为末。每早晚各服9克,韭菜煎汤调下。(《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
②治因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青皮12克。水一盏半,煎一盏,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纲目》引《丹溪方》)
③治乳痈初发:青皮(去瓤)、穿山甲(炒)、白芷、甘草、贝母各2.4克。上为细末。温酒调服。(《疡科选粹》青皮散)
④治疝气:青皮(炒黄色)、小茴香(炒黄)。上为末,空心酒调服。(《众妙仙方》偏气方)
⑤治心胃久痛不愈,得饮食米汤即痛极者:青皮15克,玄胡索(俱醋拌炒)9克,甘草3克,大枣三个。水煎服。(《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