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根

糯稻根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糯稻根
拼音拼读
nuò dào gēn
药材别名
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
英文名称
glutinosae rice root
功效分类
固表止汗药
药用部分
禾本科植物糯稻Oryza sativea L.var.glutinosa Matsum.的干燥根及根茎。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秆直立,圆柱状。叶鞘与节问等长,下部者长过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狭长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叶片扁平披针形,长25~60厘米,宽5~15毫米,幼时具明显叶耳。圆锥花序疏松,颖片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通常带褐紫色,退化外稃锥刺状,能育外稃具5脉,被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雄蕊6,花柱2,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色较白。花、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我国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茎及须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厘米,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1毫米。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经、肾经。
功效作用
养阴除热,止汗。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120克。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
药理研究
糯稻根的药理研究表明,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展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效果,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糯稻根的药理机制,可以进一步验证其在传统医学中的疗效,同时也为糯稻根在现代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然而,仍需进行更多严谨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胱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山柰素成分。
使用禁忌
尚无。
配伍药方
①治阴虚盗汗:糯稻根、乌枣各60克,红糖30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②治肝炎:糯稻根、紫参各62克。加糖适量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③治丝虫病(乳糜尿):糯稻根250~500克,可酌加红枣。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④治鼻衄:糯稻根30克,水车前15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