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

土荆皮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土荆皮
拼音拼读
tǔ jīng pí
药材别名
土槿皮、金钱松皮、罗汉松皮、荆树皮
英文名称
golden larch bark
功效分类
杀虫止痒药
药用部分
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20~40厘米。树干直立,枝分长枝和短枝,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短枝上的叶15~30枚簇生,辐射平展,秋后显金黄色。叶线形或倒披针状线形,扁平,柔软,长3~7厘米,宽2~3.5毫米,先端尖,淡绿色,下面沿隆起中脉的两侧有气孔线。花单性同株;雄球花葇荑状,数个或十余个聚生在短枝顶端,黄色;雌球花单生短枝顶端,紫红色。球果淡红棕色,卵形,有短柄;种鳞木质,卵形,腹面基部有种子2枚,种子具长翅,与种鳞等长。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产地分布
生长于海拔100~1500米地带,散生在针叶树、阔叶树林中。有栽培。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区。
采收加工
秋末挖根,洗净,剥取根皮,刮去外皮后晒干,夏季剥取树皮,晒干。
药材性状
根皮呈板状或不规则长条状,较小者呈槽状,扭曲而稍卷,厚2~5毫米。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露出红棕色的内皮;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密的纵向纹理。质韧,折断面裂片状,可成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功效作用
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
临床应用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用于疥癣疹痒、顽癣。
药理研究
抗真菌,抗生育,止血,对肝癌细胞活性有影响。
化学成分
土槿皮抗真菌有效成分为二萜酸类化合物,有土槿甲酸、土槿乙酸。近年又分得土槿丁酸和土槿戊酸。尚含鞣质、挥发油、土荆皮乙酸、土荆皮酸A、土荆皮酸B、土荆皮酸C、土荆皮酸D、土荆皮酸E、土荆皮酸B-β-D-葡萄糖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
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不宜内服。
配伍药方
①治皮肤癣疮:土荆皮30克,白酒60克,浸泡7天,搽患处,搽前用老生姜片擦破癣痂。(《安徽中草药》)
②治癞:土荆皮1斤,白及、尖槟榔、白芷各30克,研细擦三天。(《疡医大全》)
③治癣:土荆皮30克,斑猫二个,鸡心槟榔三个,番木鳖四个,火酒半斤,浸一伏时,蘸搓癣上。(《疡医大全》)
④治干癣:土荆皮15克,樟脑3克,白酒60克,浸3天后搽患处。(《青岛草药手册》)
⑤治湿疹作痒:土荆皮,煎浓汁,温洗患处。(《安徽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