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山茱萸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茱萸
拼音拼读
shān zhū yú
药材别名
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萸肉、药枣
英文名称
dogwood
功效分类
固精缩尿止带药
药用部分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j-jZcinalis Sieb. etZucc.的成熟果肉。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稀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放,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400~1500(~2100)米的林下、林缘、山坡。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区,浙江、河南及陕西有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厘米,宽0. 5~1厘米。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药理研究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失血性休克;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抗菌;利尿等。
化学成分
果肉含鞣质成分、马钱苷、当药苷、糖甙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等,还含挥发油。果肉及核中均含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4种氨基酸,核中还另有蛋氨酸、脯氨酸、胱氨酸。
使用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素渴引水,一旦不饮不渴,小便日夜数十行,气乏,肉消脱,此消中肾气败也:肉苁蓉(洗切,酒渍,焙)、五味子(炒)、山茱萸、干山药等分。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全生指迷方》茱萸丸)
②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30克(去苗),山茱萸30克,桂心0.9克。上药捣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6克。(《圣惠方》)
③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1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240克,当归120克,麝香3克。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④治心虚怔忡:龙眼肉30克,酸枣仁(炒,捣)15克,山茱萸(去净核)15克,柏子仁(炒,捣)12克,生龙骨(捣细)12克,生牡蛎(捣细)12克,生明乳香3克,生明没药3克。煎服。(《衷中参西录》定心汤)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