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

大戟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大戟
拼音拼读
dà jǐ
药材别名
京大戟、黄花大戟、紫大戟、下马仙、黄芽大戟
英文名称
Euphorbia pekinensis
功效分类
峻下逐水药
药用部分
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枚,花线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雌蕊1枚,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叉,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等地。
采收加工
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5~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作用
泻水饮、利二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临床应用
应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内服:煎汤,用量2~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药理研究
大戟根乙醚抽出物有致泻作用,热水抽出物对猫有剧泻作用。根皮70%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物,血压轻微上升,肾容积显著缩小,无论剂量大小,利尿作用均不显著。健康成人服煎剂亦无明显利尿作用。提取液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东北的大戟(Euphorbia sp.)鲜叶汁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但除去鞣质后,抗菌作用即消失,制剂保存数天或加热亦可使抗菌作用减弱甚至丧失。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大戟酮、生物碱,大戟色素体A、大戟色素体B等。
使用禁忌
体弱者慎服,虚寒水肿者及孕妇禁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配伍药方
①治腹胀如石,或阴囊肿大: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白面调药敷肚下;先用熟水嚼甘草,后以药敷肚上。(《赤水玄珠》)
②治黄疸,小便不通:京大戟30克、茵陈60克,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引大氏方)
③治风瘾疹:京大戟末90克,以水二斗(升)煮取一升涂之。(《圣惠方》)
④治淋巴结核:京大戟60克,鸡蛋7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3小时,将蛋取出,每一早食鸡蛋1个,7天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⑤治牙齿摇痛:京大戟咬于痛处,良。(《纲目》引《生生编》)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