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参

峨参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峨参
拼音拼读
é cān
药材别名
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
英文名称
wild chervil
功效分类
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分
为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L.)Hoffm的根。
动植物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直根粗大。茎粗壮,多分枝,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20厘米,基部有阔鞘;叶片轮廓呈卵形,二回羽状分裂,长10~30厘米,一回羽片有长柄,有二回羽片3~4对,二回羽片有短柄,轮廓卵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齿,背面疏生柔毛;茎上部叶有短柄或无柄,基部呈鞘状,有时边缘有毛。复伞形花序直径2.5~8厘米,伞辐4~15;小总苞片5~8,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尖锐,反折;花白色,通常带绿或黄色;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双悬果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长5~10毫米,光滑或疏生小瘤点,先端渐狭成喙状,合生面明显收缩,果柄顶端常有一环白色小刚毛,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油管不明显,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6月。
产地分布
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米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边石缝中。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采收加工
栽后2~3年收获,在春、秋季挖根,剪去须尾,刮去外皮,用沸水烫后,晒干,或微火炕干。
药材性状
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厘米,中部粗1~1.5厘米。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疗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样。气微,味微辛,微麻。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甘、辛。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作用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每次3~5克;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主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喘,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药理研究
峨参醇提取物具有强壮,促进生长,增强免疫,抗炎,耐缺氧,提高机体适应性及镇静等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根含峨参内酯(anthricin),异峨参内酯(isoan-thricin),2-(3",4",5"-三甲氧基苄基)-3-(3',4'-亚甲二氧基苄基)丁内酯,深黄水芹酮,(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O-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醇。又含紫花前胡苷,东莨菪苷,尿嘧啶,芹菜素,槲皮素,芸香苷及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对聚伞花素等十余种香精油。
使用禁忌
孕妇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食积:峨参9克,青皮、陈皮各6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②治肺虚咳嗽:峨参、百合、天冬各12克,川贝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③治老人尿多:峨参12克,桑螵蛸、益智仁各9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