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叶

榕树叶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榕树叶
拼音拼读
róng shù yè
药材别名
小叶榕、细叶榕、落地金钱
英文名称
banyan leaves
功效分类
辛凉解表药
药用部分
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F.的叶。
动植物形态
常绿大乔木,全株无毛,树冠扩大成伞状;树皮具白乳汁;大枝生气根,下垂及地后可发展成支柱根。叶互生,革质或略带肉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顶端近短尖,钝头,基部钝或近楔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纤细,每边有5~6条;托叶披针形。隐头花序,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内,或生于无叶老枝上,成熟时球形,红色或黄色,基部附有阔卵形的宿存苞片,总梗极短或无。
产地分布
栽培于村边、庭院、道旁,亦野生于低海拔的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及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各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除去树枝,取净叶片,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卷缩成筒状或不规则状,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黄褐色或褐绿色;先端钝,短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尖,全缘。两面光滑;基出脉3条,主脉腹面微突,背面突起,侧脉纤细,在背面较明显。革质。体轻,稍韧。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微苦、涩。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散瘀、祛风止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用治感冒高热、湿热泻痢、痰多咳嗽、跌打瘀肿、湿疹、痔疮。
药理研究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榕树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某些耐药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榕树叶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关节炎、肠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氧化作用:榕树叶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预防老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抗过敏作用:榕树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原的释放和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利尿作用:榕树叶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对肾炎、水肿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苷、黄酮苷、酸性树脂、鞣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抗菌、止血作用。
使用禁忌
麻风患者忌用,否则皮肤之结节更形表露。
配伍药方
榕树叶治疗湿疹:取适量榕树叶,洗净后捣碎,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纱布或棉布蘸取药液,敷在患处。每天使用数次,可缓解湿疹症状。
榕树叶治疗口腔溃疡:将榕树叶洗净后,用开水焯水一下,然后捣烂,将榕树叶糊敷在口腔溃疡处,每天使用数次,可加速溃疡愈合。
榕树叶治疗痔疮:将榕树叶洗净后,捣烂成泥状,然后用纱布包裹住,敷在患处,每天使用数次,可缓解痔疮症状。
榕树叶治疗蚊虫叮咬:将榕树叶洗净后,捣碎,然后将榕树叶敷在叮咬处,可缓解痒痛感。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