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

九层塔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九层塔
拼音拼读
jiǔ céng tǎ
药材别名
罗勒、零陵香、省头草
英文名称
Herba Ocimi Basilici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inn.的带果穗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芳香。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常带紫色,密被柔毛。叶对生,具细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下面有腺点。轮伞花簇集成间断的顶生总状花序;花小,花萼管状,先端5裂,最上1片最大,圆菱形,其余4片较小,呈锐三角形,果时花萼下垂;花冠唇形,白色或略带紫红色,上唇近等裂,下唇全缘;雄蕊4,稍突出于花冠筒外,花药2室;雌蕊1,花柱顶端2裂,钻状,向两侧弯曲,挺出于雄蕊之上。4小坚果长圆形,褐色,包围宿存花萼中。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野生于村边、路旁和旷野,亦有栽培。我国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少数地区外几乎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秋季形成果穗时采收全株,抖净泥沙,晒干,扎成小把。
药材性状
全长40~80厘米。茎方柱形,直径0.3~0.5厘米,老茎达1厘米,紫色或黄紫色,有倒生柔毛;折断面纤维状,有白色的髓。叶片多已脱落。花数朵簇生于茎枝上部节上,宿萼黄棕色,间断排列成5~9层,故称九层塔。气芳香,有清凉感。以茎细、果穗长、气芳香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煎浓汤熏洗患处,或鲜草捣汁外敷。用治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胃脘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湿疹瘙痒。
药理研究
抗氧化作用:九层塔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酚酸类和酚类化合物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抗炎作用:九层塔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研究发现,九层塔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
抗菌作用:九层塔中的一些成分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研究发现,九层塔中的精油成分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对于口腔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抗肿瘤活性:九层塔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九层塔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阻断细胞周期等。
化学成分
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抗蛇毒等作用。
使用禁忌
气虚血燥者慎服。
配伍药方
九层塔茶:将新鲜的九层塔叶洗净,用开水冲泡,沏成茶饮用。九层塔茶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等症状。
九层塔粥:将九层塔叶切碎,加入米粉或大米一同煮成粥。九层塔粥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疾病。
九层塔糖水:将九层塔叶捣烂,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煮沸后过滤,取糖水饮用。九层塔糖水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咽喉干燥等症状。
九层塔外敷:将九层塔叶捣烂,敷于患处,可缓解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用法和剂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在使用九层塔药方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同时,对于有九层塔过敏史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九层塔药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