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红

千日红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千日红
拼音拼读
qiān rì hóng
药材别名
千年红、吕宋菊、球形鸡冠花、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沸水菊、千日娇、滚水花
英文名称
globe amaranth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
药用部分
苋科植物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L.的头状花序。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有白色长毛。茎近四棱形,节部膨大,带紫红色。叶对生,具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两面均有较长的白柔毛,边缘有纤毛。花序球形或长圆形,通常单生于枝顶,总苞2枚,叶状,每花基部有干膜质卵形苞片1枚,三角状披针形小苞片2枚,紫红色或白色;花被片5,外被白柔毛;雄蕊5,花丝合生呈管状;子房卵圆形,柱头2裂。胞果近圆形,种子黑色。花期7~10月。
产地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花期较长,8~11月初采摘,以9月采摘为宜,晒干。全草7~9月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头状花序类球形或长圆球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由多数稠密覆瓦状排列的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叶状圆三角形的总苞片,绿色,总苞片的背面密被细长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质苞片3枚,外片短小卵形,内轮2片,淡紫色或紫红色,长于花被,花被5片,贮久色淡。胞果类球形。气微弱,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经、肝经。
功效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清肝明目经止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0克,煎汤内服;或煎水洗;或捣敷外用。用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头痛、目赤、肝火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夜啼;赤白痢疾。
药理研究
小鼠酚红排泌法,表明本品的提出物总黄酮、皂苷和挥发油均具有祛痰作用;组胺引喘法证明,水煎液和总氨基酸部分对豚鼠有一定平喘作用。
化学成分
含千日红苷I、千日红苷Ⅱ、千日红苷Ⅲ、千日红苷V、千日红苷Ⅵ,苋菜红苷、异苋菜红苷、甜菜苷。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
①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千日红花(白色)20朵,枇杷叶5片,杜衡根0.9克。水煎,加冰糖适量冲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千日红、钩藤各15克,僵蚕6克,菊花1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③治咯血:千日红花10朵,仙鹤草9克。煎水,加冰糖适量服。(《安徽中草药》)
④治小儿腹胀:千日红5克,莱菔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小儿夜啼:千日红鲜花序5朵,蝉衣3个,菊花2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