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金钱白花蛇
拼音拼读
jīn qián bái huā shé
药材别名
金钱蛇、小白花蛇、寸白蛇
英文名称
little multibanded krait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幼蛇去除内脏的全体。
动植物形态
成蛇伞长1米左右。头部椭圆形,稍大于颈;有前沟牙。体较细长,尾末端尖细。头部体背黑色或黑褐色,躯干及尾背面每隔3鳞或3鳞半有宽1~2鳞的白色横纹。体鳞光滑,通体15行,背部中央1列鳞片特别大,呈六角形。腹部白色,略有灰黑色小斑点。
产地分布
栖息于平原及山脚多水处。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药材性状
呈圆盘状,盘径3~6厘米,蛇体直径0.2~0.4厘米。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背部黑色或灰黑色,微有光泽,有45~58个宽1~2鳞的白色环纹,与宽3~5鳞的黑鳞黑白相间,并有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棱鳞片较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部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咸。归肝经。
功效作用
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3~4.5克,煎服,或1~1.5克,研粉吞服。用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药理研究
抗毒血清的研制:通过提取金钱白花蛇的毒液,制备相应的抗毒血清,用于蛇咬伤患者的治疗。这些抗毒血清中含有对应的抗体,能够中和毒液中的毒素,减轻或消除其对人体的伤害。 毒素作用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对金钱白花蛇的毒液中的毒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了解其作用机制。通过研究毒素与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毒液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途径,为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化学成分
主含蛋白质、脂肪、鸟苷或鸟嘌呤核苷。蛇毒含α-银环蛇毒素、β-银环蛇毒素、γ-银环蛇毒素、膦酸酯酶A、磷脂酶C、鱼精蛋白、透明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同功酶。动物实验表明,α-银环蛇毒素具有神经肌肉和神经节阻断作用,并能抑制呼吸酶。
使用禁忌
有毒,阴虚血少及内热生风者禁服。
配伍药方
白芷:有宣通鼻窍、祛风散寒、解毒的功效,可与金钱白花蛇毒合用,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 甘草:有和中益气、解毒消肿等作用,常与其他草药联合使用,可增强金钱白花蛇毒的解毒效果; 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常与金钱白花蛇毒配伍使用,用于治疗中暑、痈肿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传统上善用毒治病的中医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度盛行,但现代医学中使用的药物已经变化,不再十分依赖动物毒液等毒性物质。建议在遇到蛇咬伤或其他相关问题时,应当尽快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相关中药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