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

胆矾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胆矾
拼音拼读
dǎn fán
药材别名
石胆、蓝矾、毕石、君石、黑石,鸭嘴胆矾、翠胆矾、石液
英文名称
bluestone
功效分类
涌吐药
药用部分
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Chalcanthite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
动植物形态
单晶体呈厚板状或短柱状,但不常见。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肾状或粒状。多具棱角,表面不平坦,深蓝色或附有风化物——白色粉霜,半透明,硬度2.5,性极脆,易打碎,断口贝壳状。相对密度2.1~2.3。极易溶于水,使水呈均匀的天蓝色。胆矾是由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矿物,可与蓝铜矿(扁青)、孔雀石(绿青)等矿物共生。
产地分布
天然胆矾主要产于气候干燥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主产于云南、山西。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开采后选取蓝色、有玻璃样光泽者。人工合成者,可用硫酸作用于铜片或氧化铜而制得。
药材性状
不规则的块片状或斜方形棱柱状结晶体,淡黄色或深蓝色,半透明,具玻璃样光泽,置空气中逐渐风化,表面变为黄绿色;加热去结晶水变为白色,遇水又变蓝色。质硬而脆,易破碎,碎断面颜色与表面相同。气无,味涩。
性味归经
性寒,味酸、辛。归肝经、胆经。
功效作用
涌吐、解毒、去腐。属涌吐药。
临床应用
用量0.3~0.6克,温汤化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吹喉,或以水溶化外洗患处。用治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壅塞、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药理研究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具有利胆作用,可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并有催吐作用,内服后可刺激胃壁神经,反射引起口区吐。此外其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故可退翳。
化学成分
主含含水硫酸铜,通常是带5分子结晶水的蓝色结晶(CuSO₄·5H₂O)。
使用禁忌
体虚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酒面热盛,咽喉肿结闭塞:鸭嘴胆矾半钱,全蝎二个。上为末。以鸡羽蘸药人喉中,须臾,破开声出,次用生青荷研细,井水调下。喉吐出毒涎即愈,未吐再服。(《直指方》胆矾散)
②治喉内结核不消:石胆、硇砂研细。每用竹筒吹之,或以箸头蘸之。(《普济方》保安散)
③治眼生肤翳,目赤痛,痒涩:石胆半两,石盐一两,朱砂1两,盐绿半两,龙脑一分,腻粉一钱。上为细末。每以铜箸头取如小豆大.点同中,一日三四次。(《圣惠方》)石胆散)
④治大人、小儿牙齿动摇,龈腭宣露,骨槽风毒,宣蚀溃烂,不能入食者:胆矾二钱,雄黄二钱,麝香一钱(别研),龙骨一钱。七件同研令极细。每用一字,以鹅毛蘸药扫患处,日用一二次。若小儿走马疳,唇龈蚀烂者,先泡青盐汤洗净,后用新绵拭干掺药。 《杨氏家藏方》麝香矾雄散)
⑤治口舌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共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尽为度。(《圣惠方》)
⑥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一钱,熊胆一钱,广木香三分。通为细末,以木鳖子一个,去壳,磨井水,以鹅翎蘸药敷。(《摄生众妙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