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

肉苁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肉苁蓉
拼音拼读
ròu cōng róng
药材别名
苁蓉、大芸、荒漠肉苁蓉、肉松蓉、纵蓉
英文名称
cistanche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带鳞叶的肉质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寄生草本,茎肉质肥厚,扁平,单一,下部宽,向上逐渐变细。鳞片叶淡黄白色,螺旋状排列,无柄,下部叶排列紧密,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1厘米。穗状花序生于茎顶端,每花有苞片1,与叶同行;小苞片2,狭线形,基部与花萼合生,花萼5浅裂;花冠管状钟形,顶端5裂,黄白色、淡紫色或边缘淡紫色,管内有2条纵向的鲜黄色突起,雄蕊4枚,2强,子房上位。蒴果卵形,褐色,种子多数,细小,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生于荒漠中,寄生在藜科植物琐琐(盐木)Haloxylonammodendron (C.A.Mey.) Bunge的根上。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均可采,以3~5月采收者为佳,过时则中空。采收后,晾晒至由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干后即可;或切成数段晒干。肉苁蓉:除去杂质,稍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酒苁蓉:去肉苁蓉片,加黄酒拌匀(每100千克,用黄酒20千克),置炖罐内,密闭,隔水加热蒸透,至酒完全吸尽、表面黑色时取出,干燥。
药材性状
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20厘米,宽2~8厘米,厚1.5~4厘米。表面暗棕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或鳞叶脱落而留有横长的短线状鳞叶痕。体重,质坚实而硬,微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暗棕色或黑棕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深波状环纹,有时中空。气微,味甜而微苦。以条粗壮、密被鳞片、色暗棕、质柔润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咸。归肾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补阳药。
临床应用
煎汤内服,用量6~9克。用于腰膝痿软、阳痿、女子不孕、肠燥便秘。
药理研究
能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并增加多巴胺(DA)与二经苯乙酸(D0PAC)比值;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度,缩短通便时间,能有效对抗阿托品的抑制排便作用,同时对大肠的水分吸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降压、抗突变等作用。有调整内分泌、促进代谢及强壮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苯乙基苷类。内蒙古和新疆所产的肉苁蓉,含多糖8.5%~13%,总糖及多糖含量以内蒙古所产为高。另含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洋丁香酚苷、肉苁蓉苷A、肉苁蓉苷B、肉苁蓉苷C、肉苁蓉苷D、肉苁蓉苷E、肉苁蓉苷G、苁蓉素、甘露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实热便结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遗精:肉苁蓉、桑螵蛸、芡实各15克,莲米18克,黑芝麻30克。共为末,蜜丸。早晚服,每次9克,开水送下。(张继书《锦方选集》)
②强筋健髓:肉苁蓉、鳝鱼。为末,黄精酒丸服之。力可十倍。(《本草拾遗》)
③补精败,面黑劳伤:肉苁蓉120克,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药性论》)
④治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枣汤每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⑤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结,老人、虚人皆可服:肉苁蓉(酒浸,焙)60克,沉香(另研)30克。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润肠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