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香加皮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香加皮
拼音拼读
xiāng jiā pí
药材别名
北五加皮、杠柳皮、香五加皮
英文名称
cortex periplocae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根皮。
动植物形态
落叶蔓生灌木,高达2米,全体含乳汁。茎深紫红色或灰棕色,小枝多对生,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细条纹及淡棕褐色圆点状突起的皮孔。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先端近边缘处沿叶缘联成一线。聚伞花序,腋生,花l~5朵,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冠黄绿色,5深裂,裂片内面中部有一小块白色毡毛,外围紫褐色斑,近边缘密被白色细长毛,副花冠5枚,雄蕊5枚,联合成圆锥状,雌蕊包于其中。瞢荚果。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道旁、沟边向阳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根部,趁湿敲打后,剥下根皮,除去木心,晒干。
药材性状
多呈单卷筒状,偶见双卷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碎片状,长3~8(~15)厘米,厚1~5毫米。外表面土黄色、浅棕色至深棕色。多数具有层状可剥落的栓皮,偶见横向突起的皮孔。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特殊的浓郁香气,味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肾经、心经。
功效作用
祛风湿,壮筋骨,利小便。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内服煎汤;浸酒或入丸散。治疗风湿筋骨疼痛、浮肿尿少、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药理研究
具有强心、升压作用,不能对抗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增强呼吸系统功能、抗癌、抗胆碱酯酶,抗放射、杀虫等作用。醇提物对在体、离体蛙心与在体猫心、猫离体心肺装置均使心脏收缩加强,大用量使心脏停止在收缩期;杠柳苷一次或多次给药可增加肾上腺皮质和胆固醇含量,增加肾上腺重量;杠柳酊表现中枢兴奋(蟾蜍、小鼠);醇提物酸化后的醚提物皮下注射,使猫自主活动减少,呼吸徐缓;氯仿-甲醇洗脱部分对小鼠S-O肉瘤具抑制作用。毒性:过量时强心苷成分可使动物及人中毒,中毒后可出现血压骤升,心收缩力加强,心律不齐乃至心肌纤颤至死,并伴有呕吐。
化学成分
含甾类糖苷、杠柳毒苷、游离孕烯醇类化合物等。另含北五加皮苷G、北五加皮苷K、北五加皮苷Hl、北五加皮苷H2、杠柳苷A、杠柳苷B、杠柳苷C、杠柳加拿大麻糖苷、4-甲氧基水杨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
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不可作五加科植物五加皮的代用品。阴虚火旺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香加皮、穿山龙、白鲜皮各15克。用白酒泡24小时。每天服10毫升。(《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水肿,小便不利:香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阴囊水肿:香加皮9克,仙人头3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皮肤、阴部湿痒:香加皮适量。煎汤外洗。(《青岛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