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龟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龟甲
拼音拼读
guī jiǎ
药材别名
龟板、乌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龟、龟筒、龟下甲、龟版、元武版、龟腹甲
英文名称
tortoise shell
功效分类
补阴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腹甲。
动植物形态
头部光滑,在头后端具小鳞,鼓膜明显。颈角板后端宽;椎角板为5块,第1块前宽后狭,其后3块宽大于长;肋角板每侧4块;缘角板每侧11块;臀角板1对,近长方形。背脊中央及两侧有3条明显的纵棱;雄性的成体不显。副角板及鼠蹊角板均较显著。腹甲与背甲等长。颐角板为三角形;肱角板两外缘较宽;胸角板及腹角板较大;股角板外缘较中线略宽;肛角板后缘凹陷。头侧及喉侧有黑边的黄绿纵线;背面棕色或黑色;腹面色较浅,略带黄色,而每块角板的外侧下方色较深。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全蹼。尾短而细。
产地分布
半水栖性。常栖湖边、江河或池塘中。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多在8月份后捕捉,捕后处死,剔除筋肉,取其甲,洗净晒干,称“血板”;煮后取甲称“烫板”。
药材性状
背甲长椭圆形拱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背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腹甲板片状,近长方状椭圆形,由12块角板对称嵌合而成。外表黄棕色或棕色,具紫褐色放射状斑纹。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咸、甘。归肝经、肾经、心经。
功效作用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临床应用
用量9~24克,内服,先煎;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存性,研末掺或调油敷。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药理研究
龟甲煎剂可降低甲亢型大鼠的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可提高细胞免疫和血液免疫功能;高浓度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有延缓衰老作用;能增加骨密度和骨钙、镁含量;此外,尚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胆甾醇、骨胶原,水解物含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和钙盐等。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内有寒湿及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黄柏(炒)、龟版(酒炙)各一两半,干姜二钱,牛膝一两,陈皮半两。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补肾丸)
②治小儿解颅:龟版五钱,地黄一钱。水煎,分早中晚三服。(《温氏经验良方》解颅煎)
③治虚损精极者,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等证:龟版一斤,鹿角三斤,枸杞子六两,人参三两。上将鹿角截碎,龟版打碎,长流水浸三日,刮去垢,用砂锅河水慢火鱼眼汤,柴煮三昼夜,不可断火,当添热水,不可添冷水,三日取出晒干,碾为末,另用河水将末并枸杞、人参又煮一昼夜,滤去渣,再慢火熬成膏。初服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酒服。(《摄生秘剖》龟鹿二仙膏)
④治妇女白带,腹时痛:龟版(酒炙)二两,黄柏(炒)一两,干姜(炒)一钱,栀子二钱半。共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直指方》)
⑤治心失志善忘:龟甲(炙)、木通(锉)、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捣为细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渐加至二钱匕。(《圣济总录》龟甲散)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龟甲、牡蛎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五痔,结硬焮痛不止:龟甲二两(涂醋炙令黄),蛇蜕皮一两(烧灰),露蜂房半两(微炒),麝香一分(研入),猪后悬蹄甲一两(炙令微黄)。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F-钱。(《圣惠方》龟甲散)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