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蒂

甜瓜蒂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甜瓜蒂
拼音拼读
tián guā dì
药材别名
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
英文名称
muskmelon pedicel
功效分类
涌吐药
药用部分
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果柄。
动植物形态
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疣状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上面被白色糙硬毛,下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沟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成熟果实,在食用时将切下的果柄收集,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细圆柱形,常扭曲,长3~6厘米,直径0.2~0.4厘米,连接瓜的一端略膨大,直径约8毫米,有纵沟纹,外表面灰黄色,有稀疏短毛茸。带果皮的果柄较短,长0.3~2.6厘米,略弯曲或扭曲,有纵沟纹,果皮部分近圆盘形,直径约2厘米,外表面暗黄色至棕黄色,皱缩,边缘薄而内卷,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果柄质较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0.3~1.5克。外用:适量,研末吹鼻。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宿食不化、胸脘胀痛、湿热黄疸。
药理研究
保肝;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炎和避孕;致吐。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氨基酸,葫芦苦素B、葫芦苦素D、葫芦苦素E,异葫芦苦素β、α-菠菜固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禁服。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过量则易出现头晕眼花,脘腹不适,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因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终致循环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配伍药方
①治牙齿痛:甜瓜蒂七枚。炒黄研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②治耳重:甜瓜蒂、麝香(研)、地龙、地丁各15克。上四味,捣罗为散。每以少许,掺耳内。(《圣济总录》抵圣散)
③治疟:甜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千金要方》)
④治诸痔:甜瓜蒂(末)9克,密陀僧6克(另研),朱砂1.5克,冰片少许。上为末,干以唾调敷。(《古今医统大全》)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