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

鸡血藤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鸡血藤
拼音拼读
jī xuè téng
药材别名
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
英文名称
Caulis Spatholobi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s Dunn.的藤茎。
动植物形态
攀援木质大藤本。枝圆柱形,灰绿色,老茎扁圆柱形,灰棕褐色,砍断后有鲜红色汁液流出,横断面可见数圈偏心环。叶互生,近革质,叶柄较长,被疏短毛;小叶3,顶生小叶阔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楔形,全缘,脉腋间有短细毛,侧生小叶呈偏斜卵形,基部不对称。圆锥花序生于枝顶的叶腋内,花序轴及总花梗均被黄色短柔毛,花萼筒状,外被白色短毛,萼片5,二唇形,肉质,两面均被淡黄色短柔毛;蝶形花冠黄白色,旗瓣肉质,近圆形,具爪;翼瓣和龙骨瓣具爪及耳;雄蕊10枚,分2组。花柱稍向上弯,柱头小,头状,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短毛。荚果扁平,刀状,表面被茸毛,有网纹,只于顶部有1粒种子。
产地分布
生于林中、灌丛中或山谷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
茎扁平板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通常多切成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甘。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血、活血、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煎汤或浸酒。用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药理研究
具有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磷代谢等作用。水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也能增加壮年兔血细胞作用,升高其血红蛋白;能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作用。用鸡血藤糖浆10~20毫升,每日3次,治疗贫血疗效好。用以鸡血藤为主药的“升白冲剂”或“鸡甲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血小板减少、急性泄泻等症。
化学成分
含有多种异黄酮、二氢黄酮、查耳酮、拟雌内酯类、三萜类、甾醇、表无羁萜醇、胡萝卜苷、芒柄花苷、表儿茶精、芦荟大黄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火亢者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半枫荷15克,当归15克,牛膝9克,枫香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豆豉姜15克。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鸡血藤汤)
②治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经痛: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黄15克。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每日3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腰痛、白带:鸡血藤30克,金樱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莲草各15克,必要时加党参15克。每日1剂,2次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④治经闭:鸡血藤、穿破石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益寿中草药选解》)
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鸡血藤60~120克,鸡蛋2~4个,红枣10个。加水8碗,煎至大半碗(鸡蛋熟后去壳放入再煎)。鸡蛋与药汁同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中药材推荐

西洋参 xī yáng shēn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栀子 zhī z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车前草 chē qián cǎo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木瓜 mù guā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干姜 gān jiān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薏苡仁 yì yǐ rén
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野菊花 yě jú huā
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桑枝 sāng zhī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属理气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